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吳愷/圖、視頻
幼年時因藥物中毒導致聽力受損,30歲才用自己打工攢的錢買了一副助聽器,田虹說,她的生活從此就不一樣了。走進田虹在浦東宣橋租住的田園小屋,她正在“打單”,這個90后聽障女生現(xiàn)在在浦東郊區(qū)“務農(nóng)”,她開網(wǎng)店向顧客“原產(chǎn)地直發(fā)”南匯菜。
※ 菜農(nóng)喜歡上了這個“異鄉(xiāng)小囡” ※
每天早上一起床,田虹先要打開手機,把前一天客戶訂菜的需求量統(tǒng)計出來,然后去附近的農(nóng)田里“摘菜”。
“老客戶了,青蒜換蓬蒿菜可以嗎?我蒜過敏。”“您報菜給我,我另外做訂單給您。”就這樣,一份18.9元的本地菜被顧客“個性化”點單成了:青菜、杭茄、蓬蒿、紅米莧各一斤。“上海顧客家里人口少,對蔬菜的要求是少、好、精,我給他們搭配的蔬菜套餐要少量多類,保證口感?!笨恐锖鐭崆橹艿降姆?、新鮮采摘的“田頭菜”,每天可以接五六十單,有的本地老太太,還會開車過來買,自己搭配?!艾F(xiàn)在綠葉菜少了,但是絲瓜上市了,所以還是有生意做?!?
打完單,田虹就騎著自己的“小電驢”,趕赴南匯的蔬菜大棚,去挨家挨戶收菜農(nóng)剛剛采摘的蔬菜。剛開始,菜農(nóng)并不信任這個“異鄉(xiāng)小囡”,他們面對的是“大菜販”,田虹這點小生意,原本并不在他們眼里,更怕因此得罪“大客戶”。田虹不氣餒,一點點磨,堅持天天去跟大菜販“搶菜”,每次拿個三四十斤。漸漸地,憑著結算到位、誠信經(jīng)營,菜農(nóng)們都喜歡上了這個安徽小妹,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有了五六家“供應商”。
來到“供應商”陳老伯的蔬菜大棚,田虹麻利地彎下腰“貓”了進去,這是一個種植草頭的蔬菜大棚,她熟門熟路地拔起了草,“這是野草,一定要先拔掉,收割時是用筐收,野草很容易混進草頭,農(nóng)民就要手工把野草挑出來,不能就這樣送到顧客手里?!?/p>
陳老伯家種了10畝地,采訪時,他正跟老伴在挑草頭,把野草和枯葉挑出來,送到顧客手里的新鮮蔬菜要保質保量。說起田虹,老伯一個勁兒地夸:“小田好,每天來,我們有菜就給,除非沒菜,小姑娘干這個不容易?!毖b好草頭過完秤,陳老伯不忘再抓上一大把塞進田虹的袋子里?!安挥貌挥?,我這點夠了”,兩人“推搡”起來。田虹告訴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農(nóng)民也不容易,現(xiàn)在種子貴,種植成本高,再加上第一批種的死了,他們今年種草頭還沒賺錢呢?!?
裝著30斤草頭的大袋子捆上“小電驢”,田虹滿載而歸。
田虹在住處附近租了個“配菜間”,雇了個本地阿姨幫她分揀蔬菜、配菜打包。配菜間里整整齊齊地堆著紙板箱,這是她自己設計的包裝箱,不同的菜品用不同規(guī)格材質的箱子,統(tǒng)一打上“南匯蔬菜”這幾個字。“這樣可以提醒快遞員在配送時注意,也方便顧客快速找到自己的快遞?!?
只要有空,田虹就會幫著阿姨一起打包裝箱。只見她細心地挨個給每個水果番茄套上保護的小網(wǎng)兜,以便它們一路顛簸送到顧客餐桌時還完好無損。
※ 從朋友圈代購到網(wǎng)店萬單※
田虹打破了大家對于務農(nóng)人“灰頭土臉”的刻板印象,她綠衣白褲,扎個辮子,脖頸處還美美地戴了條絲巾,鮮嫩得就像她賣的絲瓜,跟她打交道的每個人,都會被她的樂觀、陽光所感染。
田虹生長在皖北農(nóng)村,小時候,因為生病,在鄉(xiāng)診所打了鏈霉素,造成了不可逆的聽障。一般人的聽力是10—15,而她只有80,但她從不怨天尤人:“耳朵聽不到算是幸運的,有的人不良反應比我更嚴重?!?
讀高中時,因為家庭原因,她不得不輟學離家謀生,早早踏上社會,走南闖北到過很多地方,因為聽障只能頻繁換工作,直到2012年,田虹到南匯一家主營男裝的電商工作,才算穩(wěn)定下來。她在公司負責倉庫運營,平時下午4點下班,遇到銷售火爆的時候凌晨一兩點才能下班,一個月能掙好幾千。終于,她用辛苦打工攢的4萬元,給自己買了一副助聽器?!案兄x高科技,讓我又能聽清這個世界。”
然而,2019年,效力多年的公司外遷了,此時,與人溝通已無障礙的田虹決定不再跟隨,而是試著自己創(chuàng)業(yè)。
事實上,2019年開始,田虹就嘗試在朋友圈“代購”本地菜,起初是因為有些上海市區(qū)的朋友希望吃到新鮮的南匯時令蔬菜,托她買了送到市區(qū),這讓她看到了商機。2020年,她干脆全職賣菜,“在朋友圈接觸到的消費者畢竟有限,把網(wǎng)店開起來,可以接觸更多的消費者,賣出更多的菜”,她給自己的拼多多小店取名“甜豆家的菜園”。
田虹至今還記得她的“第一單”:當時,一陣清脆的“叮當”提示音通過助聽器傳進耳朵,那聲音她從沒聽過。打開店鋪后臺,一個提示界面跳出來:“你有新的訂單”。她一時有點不知所措,直到在后臺看到了買家真實的名字、地址和付款信息,她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蔬菜生意,正式開張了。
開局順利,讓田虹信心大增。她開始把店鋪鏈接發(fā)到朋友圈、微信群,此前請她代購蔬菜的市區(qū)朋友紛紛轉發(fā)、下單。不到3個月,她的店鋪月訂單量就從最初的幾百迅速攀升至幾千,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期。3年來,田虹的訂單已經(jīng)達到了4.4萬。
田虹的顧客,既有年輕白領,也有“阿姨爺叔”,他們中的不少人,已經(jīng)成為田虹的“忘年交”。有一位83歲的老年顧客,田虹無意間得知了對方的年齡,驚嘆“這么大歲數(shù)還在學習網(wǎng)購”,這令她心生敬仰,隨后經(jīng)常免費為這個老人送菜。今年春節(jié)前夕,她收到了老人回贈她的禮物——一個零食大禮包。
田虹目前只賣南匯本地菜,菜品隨季節(jié)變動而更替。眼下,她最想改善的是物流,因為服裝可以壓貨,蔬菜不可以。而物流速度,是保證菜品能夠新鮮送到顧客手中的關鍵。田虹對合作快遞公司的要求是江浙滬次日達,接下來天氣熱了,多耽誤一天,蔬菜就會不新鮮,希望能找到既快又便宜的物流,確保“樹上熟”的蔬菜能第一時間送到顧客餐桌。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吳愷/圖、視頻
編輯:馬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