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作為電商第三極,一直沒有推出購物車功能的原因,一直以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電子商務日益成熟的今天,購物車體系已經成為了行業(yè)的標配,然而拼多多卻沒有跟隨這個趨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將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購物車的前世今生
首先讓我們來探討一下購物車的歷史淵源。購物車的概念最初源自于傳統(tǒng)的線下零售體系,傳統(tǒng)商超會在購物入口處放置購物車,以提供方便的購物體驗。購物車的作用是為顧客提供便利,特別是在購買多件商品或大件商品時,它能提升購物的便攜性。
在過去(07年之前),淘寶和易趣這兩大電商平臺并不具備購物車功能。當時,這兩家平臺的競爭關系非常激烈。根據當時的產品理念,線上商城的核心目標是為用戶提供便利的購物體驗。因此,簡化交易流程以提升轉化率是至關重要的。購物車一直以來都是用來方便攜帶購物商品的,但在當時的虛擬商城體系下,購物車功能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逐漸被視為過時的產物而被淘汰。
購物車的概念最初來自淘寶營銷團隊,此前,淘寶主要依靠簡單的折扣促銷來推動銷售。購物車的引入為淘寶開辟了新的領域,為在線交易帶來了真正的訂單概念。此舉進一步衍生了運費模板(如滿N件包郵或滿M元包郵)和多樣化的促銷策略(例如滿減、滿折、滿贈、買M件送N元等)。
二、購物車與拼團的定位
1. 購物車
購物車的核心作用是為在網上商店選購的商品提供一個暫存和整理的空間。購物車允許用戶瀏覽各種商品,將感興趣的商品放入購物車,并最終決定購買哪些商品。這樣可以方便用戶在確認購買之前對商品進行整理和比較,同時也為購買流程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途徑。
購物車的邏輯是為了鼓勵用戶多買商品以享受優(yōu)惠,商家會根據單一用戶購買的商品數量來形成一定的議價能力。議價能力來源于物流成本、包裝成本以及商家愿意出讓的利潤成本,用戶購買的商品數量越多,商家愿意出讓的利潤成本也相應增加。
僅考慮單品售賣成本受商品成本、包裝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影響。
2. 拼團
拼團的概念很簡單,也就是通過多人聯(lián)合購買同一款商品來享受更低的價格。這種方式實質上是多人合力形成一定的議價能力,從而獲得優(yōu)惠。
那么這種談判實力是怎么獲得的呢?
你問的是物流成本和包裝成本是否有所降低嗎?
團購本質上是通過集體購買來獲得更優(yōu)惠的價格,從而幫助商家降低獲客成本并增加銷售量。
這里只考慮獲客成本、商品成本、包裝成本、運輸成本對單品銷售價格的影響。
3. 總結
購物車的核心:搶優(yōu)惠
購物車的本質是讓單個用戶一次性購買多件商品,從而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和包裝成本,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一定的議價能力。這種購物方式屬于單人購買多件商品的導向型購物,而購物車則成為這一過程的必需工具。
2)拼團的核心:獲客
拼團的核心:多個用戶一起購買相同商品,使商家通過降低獲客成本和提高議價能力實現(xiàn)銷售。這種購物模式注重單品多人購買,依靠分享功能而不是購物車。
三、拼多多為什么不做購物車問題的拆解
通過購物車和拼團,我們現(xiàn)在明白這兩種業(yè)務是不同形式的,并不能兼得。
拼多多是否愿意推出購物車功能,取決于該功能能否為用戶和產品帶來足夠的價值。
根據俞軍的產品價值分析公式,用戶的產品價值可以表示為新體驗與舊體驗之差再減去換用成本。
我們認為:產品的價值等于新產品形態(tài)的價值減去舊產品形態(tài)的價值再減去替換成本。
1. 新產品形態(tài)(購物車)價值
1)提高客單價
2018年前,拼多多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了京東。然而,盡管如此,拼多多的整體成交額仍遠遠落后于京東。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拼多多的客單價相對較低,這一現(xiàn)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
- 商品特性,拼多多的強勢品類是日用百貨,該品類整體單價偏低
- 平臺商品定價策略是薄利多銷,價格壓到最低、毛利壓到最低就能獲得足夠強的資源位/流量傾斜
在商品特性和平臺定價策略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滿減等優(yōu)惠激勵玩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臺整體客單價,而購物車成為了滿減優(yōu)惠玩法的重要執(zhí)行載體。
壓縮成本,使產品價格更為實惠。
我們前文提到了購物車的本質:購物車實質上是用戶購買多件商品,從而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包裝成本,并且通過部分利潤的讓步,形成一定的議價能力。購物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家的成本,從而使商品價格更低。
3)豐富營銷玩法
拼多多的營銷玩法主要包括多樣化的促銷活動、限時秒殺、拼團購物和紅包優(yōu)惠等。在拼多多上,商家可以通過舉辦限時搶購、推出優(yōu)惠券和紅包、舉辦拼團活動等多種營銷玩法來吸引用戶參與購物。這些營銷活動能夠吸引大量用戶,促進商品的銷售,并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
朋友圈砍價、拉人攢紅包、百億補貼,其特點是這些活動都是由平臺自發(fā)開展的,缺少了商家方面的有針對性的營銷。
4)普通拼團的雞肋性
讓我們來談談拼多多成交額最大的拼團類型——普通兩人團。前文提到拼團的議價能力(優(yōu)惠)來源于降低商家獲客成本(拼團發(fā)起人邀請其他人購買同款商品)。目前,普通拼團雖然已失去了獲客能力,但是不分享成團率也接近100%。對于用戶而言,這只是形式上的拼團,他們不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對于商家來說,也并未降低獲客成本。
2. 舊產品形態(tài)(拼團)價值
1)拼團的戰(zhàn)略性
拼多多的口號是“拼著買,才便宜”,拼團玩法作為拼多多的基石,代表著公司的戰(zhàn)略方向,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2)拼團的內涵
如今,拼團活動早已成為購物的主流方式,如同搜索引擎中的百度一樣,已經成為了人們口中“便宜”的代名詞。我們付出了這么多的努力獲得了如此高的知名度,豈能輕易放棄呢?
3)拼團及時決策特性
增加購物車中的商品數量,延長購買決策時間,并進行更多的比較和對比。與此相反,拼多多強調價格低廉、即時可用,以減弱挑選比較過程。
商家的商品種類較少,顧客購物車中放入商品的需求也相對較低。
拼多多商家店鋪運營策略側重于快速推出爆款商品,在短時間內創(chuàng)造高銷量,以促使供應鏈優(yōu)化成本,采用薄利多銷的策略,商品種類較少,聚焦于特定品類;而淘寶商家店鋪運營則更側重于通過熱銷商品帶動利潤,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款式。
因此我得出結論,拼多多店鋪商品的中位數價格低于淘寶店鋪商品的中位數價格。由于沒有官方數據支撐,我通過搜索相關關鍵詞并統(tǒng)計了幾家店鋪的數據來驗證這一推斷。
可以觀察到,拼多多店鋪的商品數量遠遠少于淘寶店鋪的商品數量,因此購物車對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問題可以通過除購物之外的途徑來解決。
- 如:用戶分開下單,導致的多包裹發(fā)貨問題,可以通過商家后臺合并訂單/商家erp自行合并訂單的方式解決
- 如:分開下單導致的沒有滿減優(yōu)惠問題,通過允許商家組套售賣的形式解決
目前對于拼多多來說,新產品形態(tài)的價值仍然低于舊產品形態(tài)的價值,并且替換成本較高,這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出新產品形態(tài)。
四、聊一下那些偽購物車
1. 拼多多的收藏夾
據19年上線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收藏夾同時選擇多件商品結算購買。有產品同學表示,這實際上就是拼多多的購物車,只是入口設置得比較隱蔽。
購物車的核心是用來湊優(yōu)惠和鼓勵用戶多買商品,通過購買多件商品降低部分成本,并形成一定的議價能力。用戶選擇多件商品進行結算購買,從長遠來看可以獲得一定的折扣和優(yōu)惠,而短期內可能會增加支出,但總體上還是有所便宜。
并不是取消了,只是減少了操作的復雜度,將多次支付合并為一次支付。
因此,收藏夾支持選擇多件商品進行結算購買的作用僅僅是讓用戶可以將收藏的商品合并支付。
2. 京喜的購物車
京喜也是以拼團為主打,與拼多多競爭。當我打開APP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它居然新增了購物車功能。
然而,仔細觀察可發(fā)現(xiàn),無論是偽購物車還是拼團業(yè)務(拼購商品),其實都只是用于合并支付和收藏。京喜的購物車主要是為了配合京東主站商品的營銷目的而設立的。在京東商品部分,支持了滿減等促銷活動。目前京東主站商品在京喜平臺占據著很大比重,這也解釋了為何需要設置購物車功能。
作者阿鐵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發(fā)布了這篇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由于我無法訪問互聯(lián)網上的圖片,因此無法提供相關圖片。但是,您可以在Unsplash網站上搜索并找到基于CC0協(xié)議的免費圖片。
